阳和汤原方
1、阳和汤,中医方剂名。组成: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2、阳和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经典名方。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3、二者相伍,出自《医宗金鉴》瓜蒌牛蒡汤(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山栀、金银花、连翘、皂角刺)。原方治疗乳痈初期寒热往来,红肿热痛,但由于本方具有疏散风热,清肺化痰之效,所以也可用于痰热壅肺,表邪未尽之证。
阳和汤的方剂和作用是什么?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运用〗1.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
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之祖方。多由患者素体阳气不足,营血亏虚,寒邪乘虚入里,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以致寒凝痰滞,腠理闭塞,经脉被阻,血瘀毒聚而成。
阳和汤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1]。实验研究显示,阳和汤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1]。阳和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2]。
【答案】:A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凉膈散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四物汤四物汤同名方剂约有十八首,其中《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当归10g、川芎8g、白芍10g、熟地12g,具有补血调血之功效。主治营血亏虚证、冲任虚损证、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
阳和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经典名方。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医案医论:桂枝汤(续一)·附阳和汤
1、他会有恶寒、发热、汗出,这些东西就代表说:它虽然是个脓包,可是她的身体的反应是一个太阳经受了邪气,阻断太阳经的这个抗病现象出来,所以他就用了一个非常轻剂量的桂枝汤,轻到我们好像科学中药吃几公克而已。
2、桂枝疏肝,芍药能够养肝血,那里面呢生姜、大枣、炙甘草都可以调理脾胃。小建中汤就是补肝的第一方,小建中汤有那么多的芍药养肝,有桂枝疏肝,然后调理脾胃。如果是出汗不止的话,那是用桂枝加附子汤。
3、[ 医案医论:桂枝汤(续一)·附阳和汤 医案五:老妇人得一个病,叫做“脑疽”,也就是她的这个后脑勺这个地方啊生一个疮。她的大脓包就长在后脑勺。
4、当一个人左右不一样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人气分跟血分是有隔阂的,不够通,桂枝汤调营卫,调阴阳,调脾胃,调气血。要治左右不想通的特效药就是桂枝汤。8皮肤瘙痒可用消风散,有败毒散。经方里有桂枝麻黄各半汤。
5、其实不要说,疮在里面发炎的时候痛得很厉害,其实那这种“阴疽”往往是最要命的。现在社会上很多很多的便秘都是体质太寒,所以肠胃都不会动,可以用阳和汤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