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散——行气止痛妙非常
1、川楝子的别名叫金铃子,用川楝子和延胡索各50克组成的金铃子散,出自《杂病源流犀烛》,是治疗肝郁化火而致的胸胁、腹脘、疝气痛、痛经等痛症的代表方剂。
2、金铃子散1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 【功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3、而金铃子散则疏肝泄热,活血止痛,用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配伍延胡索行气活血,加强止痛之效;行气活血止痛之功较强,而清热之力较弱;主治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心腹胁肋疼痛等症。
4、丹参饮、失笑散、金铃子散、良附丸四方均能止痛,但用药各异,临床上应区别选用。丹参饮重用丹参化瘀,配伍檀香、砂仁行气畅中,共奏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心胃诸痛属气滞血瘀者。
5、金铃子散煎煮在30分钟。本方与金铃子散均具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但本方行气活血止痛力强,且配肉桂,其性偏温,适于气滞血瘀作痛属寒者。金铃子散药少力单,其性偏寒,适于气郁血滞诸痛属热者。
治疗胁痛的要药
1、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2、薄荷能舒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紫苏为行气宽中、醒脾止呕良药,可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常用药物: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等。【预防与调护】胁痛之发生,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相关。
4、据此自拟一方,名曰枢燮汤,在此方的基础上,再按照辨证论治的要求,随症加减变化,经多年应用,疗效较为满意。
5、【答案】:B 香附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常治肝郁气滞胁痛、月经不调;柴胡药性辛行苦泄,善条达肝气而具有疏肝解郁之功,也常治疗肝郁胁 痛、月经不调,故二者在此方面常相须为用。
6、【答案】:A 芥子【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病证】(1)寒痰咳喘,悬饮胁痛。(2)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药物配伍有讲究,这样记“药对”,简单又快速!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
种中药药对速记,收藏不亏 枸杞+菊花明目。甘草+绿豆 清热解毒。大黄+芒硝润下。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木香+槟榔 管后重。常山+草果除痰截疟。知母+贝母清肺热。柴胡+黄芩 清肝胆热。
行气;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腹皮、香附、乌药、降香、佛手。2补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黄精。3温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鹿角霜。
金铃子散煎煮多长时间
1、一般来说成人两次煎汁量300ml,分两次服,也有根据病情一天三服、四服如:旋覆代赭汤、温经汤等一日三服,半夏厚朴汤、活络效灵丹等一天四服。
2、金铃子散煎煮在30分钟。本方与金铃子散均具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但本方行气活血止痛力强,且配肉桂,其性偏温,适于气滞血瘀作痛属寒者。金铃子散药少力单,其性偏寒,适于气郁血滞诸痛属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