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莼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石莼含酸性多糖、糖醛酸、廿二碳五烯酸、28异巖藻甾醇(28Isofucoster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二甲基β丙酸噻亭等。
石莼又名海白菜,为藻类植物石莼科孔石莼的藻体,石莼每百克含水分15克,蛋白质6克,粗纤维69克,还含有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麦角固醇等成分。
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石莼干品每百克含水分15克,蛋白质6克,粗纤维69克,还含有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麦角固醇等成分。石莼性味甘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水解毒等功效。
石莼读音
1、石莼读音是:shí chún。石莼造句如下:所用石头叫“皂石”,是一种只有墨脱才有的云母石,由背夫把整块石材背出来,再由门巴族人以手工细心凿制而成,因此价格不菲,动辄几千大元。
2、浒苔读hǔ tái,浒苔是石莼科、浒苔属藻类植物,藻体鲜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围成管状或粘连为带状。细胞排列与种有关,单核,色素体片状,株高可达1米。浒总笔画:9笔。
3、浒苔拼音:[hǔ tái] 。浒苔基本释义:亦称“苔条”、“苔菜”。绿藻纲,石莼科。藻体鲜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围成管状或粘连为带状。
石莼的药材鉴定
【药材】干燥叶状体呈不规则的团状物,质极松软,甚薄,极易破碎。 产广东、福建等地。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以身干、色黑褐、盐霜少、枝嫩、无杂质者为佳。
表皮细胞1列,壁较厚,靠近表皮下方约280微米处有黏液道,两列排成环形,黏液道直径40~60微米,中央髓部圆形至椭圆形,直径约占横切面的1/2。
又名石被(《连江县志》),纸菜(《广东新语》),海莴苣(《中国植物图鉴》),海白菜(《中药志》)。为石莼科植物石莼或孔石莼的叶状体。形态特征:石莼,又名:菜石莼。藻体黄绿色,长10~30厘米,可达40厘米。
中药材纸菜又称作“石莼”;也有地区称作:青菜婆; 绿菜; 石被; 猪母菜; 海莴苣; 海白菜; 中药石莼为石莼科植物石莼,孔石莼,裂片石莼的藻体。冬,春二季采收。纸菜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软坚化痰;清热解毒。
石莼简介
石莼的别名 海白菜、海莴苣、绿菜[1]。2 来源及产地 石莼科植物石莼Ulva lactucaL.或孔石莼U. pertusa Kjellm.的叶状体[1]。
海带、裙带菜、紫菜、蓝发菜、石莼和浒苔都是重要的食用藻类。羊栖菜别名鹿角尖、海菜芽、海大麦等,藻体黄褐色,叶状体的变异很大,形状各种各样。
绿藻纲,石莼科。藻体鲜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围成管状或粘连为带状。细胞排列与种有关,单核,淀粉核一至多个。色素体片状,1个。单条或分支,管状膜质,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米。
最常见的多细胞绿藻有石莼、礁膜(我国沿海渔民称之为海菠菜或海白菜),它们是人们喜爱的海洋经济蔬菜;还有浒苔,它可用来制作浒苔糕,味道十分鲜美。此外,还有羽藻、蕨菜、刺海松、伞藻等。
叶边缘较薄软,呈波浪褶,叶基部为短柱状叶柄与固着器(假根)相连。海带通体橄榄褐色,于燥后变为深褐色、黑褐色,上附白色粉状盐渍。 产地、产季 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养殖。
石莼能吃吗
海藻的一种能吃 ,但不是海白菜 石莼 Ulva lactuca L.属于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石莼属。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属常见海藻。
石莼矿物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既可热炒也可凉拌。龙须菜 龙须菜,学名芦笋,又名鹿角菜。生长在海边的石头上。形状很像柳,根须长的有一尺多,呈白色,它的名字还叫石发。
在日照海边捡的绿色水植有可能是石莼或海苔,它们都是海藻类食物。这些海藻可以食用,并且具有一些营养价值,如富含碘元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然而,个人在进行海藻采集和食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看上去埋汰,实际上能吃,俗称“海白菜”或“海菠菜”。市场上偶尔有少量出售,可焯熟凉拌或做汤。缘管浒苔 藻体细长,鲜绿,也叫长石莼,有些地方也叫它海白菜,吃法和孔石莼类似,估计口感更好一些。
石莼是什么植物
石莼是一种薄平、长有固着器的绿藻植物。其边缘有时为褶边开裂。其叶通常长至18厘米或更长,横截面长至30厘米。其为有两个细胞厚度的柔软、半透明的叶状体。没有叶柄,通常依靠圆盘状固着器固定。
石莼又名海白菜,为藻类植物石莼科孔石莼的藻体,石莼每百克含水分15克,蛋白质6克,粗纤维69克,还含有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麦角固醇等成分。
海白菜长什么样 海白菜是藻类植物石莼科孔石莼藻体,也被称为海苔菜、海莴苣、海菠菜等等。学名是石莼,绿藻纲,石莼科。海白菜在中国东海的生活习惯中较为常见,可以用做为食用与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