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只用于外感,那就太“大材小用”了
麻黄汤多用于经期或产后外感 ,如云岐子治妇人伤寒,症见脉浮紧,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恐有热入血室者,用麻黄汤加生地黄治疗。
出汗滋阴降火 麻黄轻扬上达,温性辛散,善于温肺虚,透毛窍,散寒证,常见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温肺化痰止咳 麻黄辛热则入大肠经,宣畅肺虚,温散肺寒。常见于风寒咳嗽,支气管炎等证。
并且中药专业人员熬制与自己熬制,区别也很大,自己熬制因为火候控制不当等各因素,可能会大大减少药效。麻黄汤是个汉方,专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
麻黄汤的组成作用
麻黄:麻黄性温,味辛,具有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的功效。在麻黄汤中,麻黄作为君药,主要作用是开腠发汗、宣肺平喘,使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的组成及功效一般麻黄汤都是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等组成的。平时要是有外感风寒,以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还有鼻塞和无汗,等现象。可以用麻黄汤,能够有一定的帮助。平时要是肺气开腠理,散风寒。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川芎防风羌活 【用法】上药加生姜、葱白、豆豉,水煎,热服。温覆取汗。不得多服。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麻黄(去节)30克辣桂甘草(炙)各15克杏仁50枚(去皮、尖,微炒,别研)陈皮半夏(制)各15克 【用法】上药细锉,拌和杏仁。每服9克,加紫苏3叶、生姜4片,水煎服。 【主治】肺感寒邪咳嗽。
麻黄汤怎么熬制
1、麻黄汤熬制方法: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2、煮的方式不对。麻黄是一种中药,30分钟每月泡沫时煮的方式不对,因该多加水先煮麻黄大概半个小时,等到水蒸发一半时候转最小火熬煮10分钟,就可以出现泡沫。麻黄是指麻黄科草本类小灌木植物,亦是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
3、煮水前先用冷水泡半小时,然后再水煎;由于麻黄为中医解表药,所以先行煎制时间大多为15-20分钟,以免时间过久,导致麻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量挥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失去药效。
《伤寒论》笔记17|返魂汤-麻黄汤
1、四“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喘而胸满代表病在肺上,为麻黄汤证。肺里有寒,不可攻下。《伤寒论》原则:当有表证,应先解表,不可攻下,尤其是伤寒时。
2、在《辅行诀》这本奇书中,麻黄汤的名字,叫做小青龙汤,其加减变化出的方剂,叫做大青龙汤,而《伤寒论》中,则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减出了大、小青龙汤。
3、伤寒论第112条辨: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麻黄汤讲解总结
1、麻黄汤没有姜和枣,桂枝汤和葛根汤之所以加入姜枣,是因为姜枣能够调和营卫,枣入营姜出卫就成为面状的驱邪,但是麻黄汤证来讲的话还不太需要用到姜枣。
2、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实证。
3、发散卫气:麻黄汤。补中气,降胆经,桂枝汤。阴虚外感:补阴。肾虚外感:补肾。气虚外感:补中益气丸。血虚外感:八珍丸。暑气外感:降胃,扁豆、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