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是什么
1、)【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2、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当心肾中间有寒湿时,里寒很盛,下焦脉很细,张仲景会用附子,附子温肾壮心阳,所以心脏力量不够、肾阳不足都靠 炮附子 。炮附子还有固表的作用,不让阳跑掉。
3、变化方: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
4、这个方剂叫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最早是用来治疗因为阳虚感冒之后,脉沉,四肢厥逆的现象。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伟哥”,这个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这个方是少阴方。
5、【方剂名】麻黄附子汤 【出处】《伤寒论》【组成】麻黄6克(去节),甘草6克(炙),附子3克(炮)。【方歌】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6、《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35.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各六克如何煎煮?需要多少水?熬煮多长时间?
我也是过敏性鼻炎,去药店抓药是大夫说先煮麻黄10分钟去沫后倒出,再煮附子,(黑顺片即附子有毒要煮1个小时)煮到40分钟时加细辛继续住约20分钟即可,在加入之前煮好的麻黄。
开盖煎,最少也要60分钟(水开后)。煎药时不要去嗅药,因为细辛的挥发醚是有毒的。还有放够水哦。
其他药物治疗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几剂下去,马上就会有起色。
用量及煎煮法:麻黄2钱,细辛2钱,炮附子3钱。先煮麻黄,六碗煮五碗,去上沫,再纳诸药,五碗煮三碗,去滓,温服一碗,日三服。如果病人是寒实在大肠,肠子没有蠕动,同样有大便堵到。
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处方:麻黄30克,细辛30克,附子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时),防风30克。7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前后守方加减服用30剂,完全恢复正常。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与作用
1、【功效】温经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体阳不足,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虽厚衣重被,却冷、累、困、脉弱。接触哑: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或咽痛,恶寒发热,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脉弱。
2、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2 解毒透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散寒解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解毒透疹的作用,对于一些麻疹透而不畅、皮疹初起等皮肤症状来说,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3、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当心肾中间有寒湿时,里寒很盛,下焦脉很细,张仲景会用附子,附子温肾壮心阳,所以心脏力量不够、肾阳不足都靠 炮附子 。炮附子还有固表的作用,不让阳跑掉。
296、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阳在表风寒不解,少阴里阳虚,为太阳少阴两感,所以仲景提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两解。这是温经发汗的方法,附子温少阳里,细辛能散里寒也能散表寒;麻黄细辛走而不守,发汗里强,所以这个病适合少阴病初得者。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三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刚开始得到少阴病的时候,“ 反发热 ”,代表病人有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少阴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