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计算时区
1、根据经度判断。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5度,即东西方向跨越15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115度至东经125度。
2、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3、时区计算是经度÷15°,四舍五入。例如我国某地经度为110°E,则110°÷15=33,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七区。如果我国某地经度为85°E,则85°÷15=67,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六区。
4、区时的计算分以下几个步骤: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5、地球时区划分为24个时区,计算方法: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时区-(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其中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6、计算区时的方法是: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时区怎么计算
计算时区的方法: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区时的计算分以下几个步骤: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计算方法:时刻东进(+)西退(-),日期东退(-)西进(+)。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东加西减
也就是说,时刻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
时刻东进(+)西退(-),日期东退(-)西进(+)。也就是说,时刻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时期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计算方法:东加西减,即向东相邻的时区时间比本时区快1小时,因此跨越一条时区线往东,则将时间增加1小时;反之,则将时间减去1小时。
时区的计算技巧 东加西减 不分东西经,从劣弧(较小圆心角的那部弧为劣弧)看东西方位,左西右东,知西求东用加法,求西用减法。差一个时区就是差一个小时。这是区时。地方时来说,差15度差一个小时。
每个时区横跨精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其中中时区就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以它为基准,东加西减。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区域 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划分为不同的时区。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口诀是:东加西减,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东加西减指的是时间的加减。如果一个人向东穿越日界线,他需要增加一天来调整他的时间,反之则需要减去一天。
时区划分是什么呢?
时区怎么划分 时区划分 以0度经线为中心,向两侧各延伸5度,这个为0时区,也叫中央时区,之后以0时区分别向两侧,每跨15度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可划分为24个时区,不过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自的跨度只有5度。
时区图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
时区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划分的时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
经度0°所在的时区叫作“零时区”,它包括东经5°以西、西经5°甲以东的地区,零时区的时间叫做“格林威治时间”,或通称“世界时”。
时区划分是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也称零时区,然后划分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从西经5°至东经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5°,合为一个时区。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地球时区划分为24个时区,计算方法: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时区-(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其中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也就是说,时刻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