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甘石汤详细资料大全
见该条 名称:麻杏石甘汤 组成: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异名。
麻杏石甘汤的烹饪方法 材料: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锦裹)半斤(18g)。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组成只有石膏与桂枝之别,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而对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尚无法解释;但临床实验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临床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麻杏石甘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麻杏石甘汤是谁创立的方子
1、麻杏石甘汤是一种中方剂,它来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痰热蕴肺的一个有效方剂。
2、所谓表里双解法,既要解表,又要清里,把解表与清里合为一体。麻杏石甘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成为后世表里双解的典范。那么,表里双解法的创立医家也就出来了,张仲景,医圣。
3、张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来治疗。但是,张锡纯学习张仲景,却并不拘泥于使用原方。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区别是什么?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主要区别是,组成不同、功效不同、主治不同,具体如下:组成不同 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区别是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石膏用如鸡子大一枚;麻杏石甘汤用麻黄四两,石膏用八两;越婢汤用麻黄六两,石膏用八两。都是石膏剂量重于麻黄。石膏为主,麻黄为佐,则解热的权重更占主导。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区别: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石膏用如鸡子大一枚;麻杏石甘汤用麻黄四两,石膏用八两;越婢汤用麻黄六两,石膏用八两。都是石膏剂量重于麻黄。石膏为主,麻黄为佐,则解热的权重更占主导。
两者的治法不一,由于小青龙汤有桂枝、干姜等温燥药,因此其具有温化寒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而麻杏石甘汤因其大寒大凉,因此对热邪壅肺、肺失宣肃引起的哮喘是有明显改善。
麻杏石甘汤,用于表热烦渴之喘咳,无论有汗无汗;其中烦渴喘咳是很重要的病症。大青龙汤和麻黄汤并没有提到渴的症状,这是值得注意的。
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们适合治疗的伤寒类型。大青龙汤在治疗中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也就是外有表寒,里有郁热。它主要是为了让人出汗的,用于太阳中风,体表发热,身上疼痛,不出汗而烦躁的人。
小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有什么区别?
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本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病情分析: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症状,麻杏石甘汤是用于肺热喘咳的症状。建议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要确定是寒咳还是肺热引起的才能确定喝哪种汤。不要随便喝这两种汤。
) 麻黄杏仁膏汤这个方剂是没有的,是麻杏甘石汤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