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三者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何...
另外心脏兴奋时,心肌的代谢产物增加,可使冠状血管舒张,而且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还可通过激动冠脉上的β2受体,舒张冠状血管。但只有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才能舒张支气管,所以去甲肾上腺素无平喘作用,选B。
对于血管,肾上腺素可使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胃肠道血管平滑肌收缩。对β2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和肝脏血管,小剂量常引起血管舒张;大剂量时也可兴奋α受体,使血管收缩。
去甲肾上腺素(NA,Noradrenaline;NE,Norepinephrine)[作用]心脏:激动β1受体,心缩力增加,传导加速,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使心率减慢。血管和血压:激动α受体,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升高。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虽然在名字上很相似,但三者在来源、给药方式、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都有很大的不同。来源 肾上腺素主要是从牲畜身上提取或合成的,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又称拟肾上腺素药,是一类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的胺类化合物,基本结构是β-苯乙胺。其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属儿茶酚胺类(CAs)。麻黄碱、间羟胺和新福林等属于非儿茶酚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的利尿作用
1、去甲肾上腺素这两个作用,使肾血管收缩,肾灌注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后使尿量减少。
2、去甲肾上腺素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流量降低,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因此在临床上抢救休克病人,使用大计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尿量的变化。
3、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升高。肾脏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4、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 机制:去甲肾上腺素可兴奋血管平滑肌上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对心脏起到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5、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肾动脉收缩,如肾小球血容量下降,有效滤过压下降,尿量减少。注射垂体后叶素,分泌抗利尿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渗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什么?
去甲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心肌β1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但在整体情况下,因动脉血压升高引起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反而使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心内兴奋传到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主要用于强心剂。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又可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
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使人体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的作用,是肾上腺髓质...
1、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故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
2、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又可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
3、肾上腺素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心内兴奋传到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主要用于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