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是什么汤?
1、小青龙汤约有同名方剂6首,最为常用者为《伤寒论》方。组成为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五味子6g、炙甘草6g。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
2、小青龙汤, 中医 方剂 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小青龙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3、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称之为三禁汤是因为一禁发汗,二禁泻下,三禁催吐三种功效而出名,还具有和里,主要和胃,补虚的功效。
小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有什么区别?
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本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病情分析: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症状,麻杏石甘汤是用于肺热喘咳的症状。建议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要确定是寒咳还是肺热引起的才能确定喝哪种汤。不要随便喝这两种汤。
) 麻黄杏仁膏汤这个方剂是没有的,是麻杏甘石汤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主要区别是,组成不同、功效不同、主治不同,具体如下:组成不同 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
药物组成不同、功效不同、作用不同。药物组成不同:麻杏石甘汤由麻黄、炙甘草、杏仁、石膏组成;而大青龙汤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用生姜、桂枝、大枣组成。
小青龙汤配方
1、您好,张仲景《伤寒论》原方小青龙汤麻黄,芍药,干姜,半夏各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但是现代来讲不能一概而论,任何患者都需要辨证论治,加减运用。
2、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3、【小青龙汤原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刘勇说的配方很对,我再加点补充。水煎服一日2-3次。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证见恶汗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5、外科:隐疹: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淤甚者加当归、丹参。儿科: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区别是什么?
1、区别:大青龙汤主要成分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属发汗剂,主治,伤寒发热恶寒俱盛.全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2、大青龙汤证先是完美的麻黄汤证,不一样是多一个而烦躁。
3、小青龙汤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