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约3厘米长的,鸭梨样子的东东,学名叫什么?
甘露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的功效与作用。
又 名:香瓜茄,亦可称作仙果、香艳梨、艳果。史料记载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记载:在万寿山五庄观。有棵灵根,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该树三千年一开花,又 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
白梨。现代意义上的白梨主要指分布在中国黄淮流域的脆肉大果型品种。其中以鸭梨和莱阳慈梨最为著名,已被引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并经常被作为中国梨的代表广泛用做试验材料。
菠萝:四季水果之一,菠萝生产通常有4个采收季节:春果,4~5月成熟;正造果(夏果)6~7月成熟;秋果,10~11月成熟;冬果,12月~翌年1月成熟。
什么是甘露子?
甘露子(学名:Stachys affinis),又名宝塔菜、螺丝菜、地环儿、地蚕、地牯牛、地钮、旱螺蛳、罗汉菜、益母膏、米累累、地母、地蕊、螺丝钻、螺蛳菜等。在中日文资料中常误从本草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作草石蚕,非是。
甘露子是多年生草本,高度30-120公分,在茎基部数节上有密集的须根和多数横向生长的根茎,根茎白色。
甘露子,别名宝塔菜、螺丝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牯牛草。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根茎白色,节具鳞叶及须根,顶端具念珠状或螺蛳形肥大块茎。
在中医里面,甘露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甘露子属于味甘、微辛、性平的中药,对于调理人的身体有很好的效果。人们在食用它的时候,主要是吃其根状茎上的一种螺丝状的肥大茎块。
这是什么植物啊,为什么卖的人说是冬虫夏草!!!急急急
嘿嘿,看看图片是不是像冬虫夏草,图片是小幼苗还真像,没错,草石蚕,有菜农大面积种植,秋季和第二年春季挖出根茎,是很好的美食材料,还有药用功能。
地牯牛,又名甘露儿、宝塔菜、地蚕、螺狮菜,12~1月盛产。
冬虫夏草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麦角菌目、虫草属),寄生在鳞翅目昆虫蝙蝠蛾幼虫身体里形成的。立秋后,虫草菌的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到土中;冬天,蝙蝠蛾的幼虫躲进泥土里越冬。
甘露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甘露子S. sieboldii Miq.的全草及根茎。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利湿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湿热黄疸,小便短涩。外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冬虫夏草类型与属性类型:冬虫夏草是由虫体和虫头上长出的菌座连接而成。分布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寒草甸地区,产于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甘肃等省。属性: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水苏属植物。是一种中低温真菌。
冬虫夏草是一种虫和菌的结合体。有些菌类植物是靠寄生在昆虫身上生存的。秋天的时候,这些菌类植物成熟了,它们的种子(叫孢子)也已长大成熟,就纷纷地钻进蝴蝶、飞蛾等昆虫的幼虫身体里。
甘露子是什么?
甘露子 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 名字由来:草石蚕属唇形花科、水苏属,1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块茎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蚕蛹故名“草石蚕”。
甘露子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植物 甘露子的别称 甘露子的别名有宝塔菜、土人参、地牯牛草。甘露子的生长习性 甘露子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它比较不耐高温和干旱,遇到霜就会枯死。
宝塔菜,甘露子,原名草石蚕,也称“地环”。属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地下根茎呈现螺旋形,脆嫩无纤维,可制作酱菜。
种植,这叫什么
1、这个是甘露子,俗称宝塔菜,也叫草石蚕。草石蚕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3~23厘米。原产于华北,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白棕色狭鳞片。
2、种西瓜的这种职业,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果农,就是种植瓜果的一个职业。
3、富贵竹(学名:Dracaena sanderiana Sander),为天门冬科、龙血树属的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观叶植物。植株细长,直立上部有分枝。根状茎横走,结节状;茎干粗壮、直立,株态玲珑。
在北京给老人买的gangluo指的是什么?
1、下联指乾隆开西域一事。 上联: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下联: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此联为苏轼所作。‘讲’方言读(gang)。 上联:密云不雨,通州无水不通舟。 下联:钜野皆田,即墨有秋皆即麦。
2、我可以封自己为“小小美食家”,因为我对菜颇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百种。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在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便是山城重庆的麻婆豆腐。
3、云锣Yunluo cloud gong 云锣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民间叫九音锣。通用的云锣有十面小锣,悬于木框之间,或将木框抵在桌上,右手用小槌敲击之,(大型云锣,则用木架立於台上)其立位排列各不相同。
4、哪里可以找到它:北京同仁堂王府井药店杯里品的5 .老北京花茶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据说是因为调和北京硬涩咸苦的总体水质,京城茶庄纷纷拼配花茶,以茶香带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