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肾虚吃什么要好
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比较适合吃六味地黄丸,因为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药物,不仅能改善肾气不足还能补养肝肾、补肾补脾、养血益气、填精益髓,它所含的中药材包括了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熟地、丹皮等多种,是通过精心配制而成,无副作用。
你好。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六味地黄丸 这款经典药物由酒萸肉、茯苓、熟地黄、山药、泽泻和牡丹皮组成,其主要功效在于滋阴补肾,价格亲民,大约20元左右。适用于改善盗汗、遗精、腰酸、头晕耳鸣等症状。建议一天三次,每次8丸,但需注意饮食禁忌,如辛辣食物,感冒期间不宜与其他感冒药同用。
从你描述的情况看,是属于肾阴虚的症状,建议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调理恢复。这类药物对身体没什么副作用,可以坚持服用平时的时候可以配合着山药粥来食疗。
肺气虚引起的自汗吃什么中药治疗
肺气虚要吃什么中药黄芪生脉饮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南五味子组成。本品为淡棕色至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酸。口服。一次1支,一日3次。功能主治:益气滋阴,养心补肺。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的冠心病患者。玉屏风颗粒本品为浅黄色至棕红色的颗粒;味涩而后甘。
丹参补虚,效果非凡,当然,仅仅它一个还不够,我们还要给它找个伴—— 玉竹 。玉竹是非常讨中医喜欢的一味中药,《本草纲目》记载,玉竹治虚劳寒热,一切不足之症,可代参芪,不寒不热,大有殊功。
食疗方面可考虑食用糯米黄芪粥,即先取黄芪10g,洗净后加水煮沸,再以慢火煎熬1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上等糯米100g及红枣若干枚,以适量水煮成粥。对于阳虚型病人的治疗,中医主张温补肾阳、固表敛汗。具体用药可选金匮肾气丸15g、补中益气丸15g、煅龙壮各10g、五味子6g,煎汤饮服,每日两次。
黄芪能够补益肺脾之气,加强卫气,止汗固表,是治疗自汗和盗汗的佳品。在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等方剂中,黄芪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以治疗肺气虚、表虚自汗、气虚外感等症状。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延长寿命,具有抗疲劳、耐寒、抗流感病毒的效果。
体质,气虚自汗,到底该吃什么中成药
第三,气虚自汗属于虚证自汗,治疗宜补气,固表止汗,最好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和玉屏风颗粒。
中成药可选: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若气虚自汗,优选黄芪颗粒,体虚欲脱宜选归参补血片。
这样的人呢,一般都是分泌比较旺盛,所以才会如此的。
按你所描述的症状,可能是气虚所致的自汗怕冷。建议你试一试“玉屏风颗粒”,有益气固表的功效,治疗气虚自汗,恶风怕冷及易于感冒等症状。一般的大药房都有出售这一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用一句话来总结:气虚自汗,阴虚盗汗。白天汗多的,你就去补气,晚上汗多的,你就去滋阴,如果从早到晚汗都多呢,既要补气,又要滋阴。甭管哪一种情况,虚汗停都管用。虚汗停颗粒:黄芪、浮小麦、糯稻根、煅牡蛎、大枣。
气虚自汗吃什么药最好
1、卫表不同 主证 汗出畏风,动则更甚,面色百,易于感冒,体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胸细弱。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药 玉屏风散加味;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党参25克。如兼阴虚,见舌红、脉细数者 ,加白芍18克,五味子15克,乌梅15克。
2、沙参麦冬五味子 生脉散或生脉饮 食疗方法黑大豆15克,浮麦30克,乌梅3克,煎服。
3、自汗应用补中益气或温补脾阳药物,例如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盗汗应用滋阴药物,如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等,可滋阴泻火、固表止汗。自汗盗汗都需保持良好心情和心理状态,切勿给自己太大压力。自汗是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多见于:①阳虚自汗:因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所致自汗证。